用“关键一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随县模式”

生机盎然的田野

稻田画

村落与稻田相映成景

美丽乡村

田间收割忙

金秋时节,田畴尽染。

在随州市随县澴潭镇二浪山村村民高本国的5亩稻田,收割机缓缓前行,掀起层层稻浪。不一会儿,沉甸甸的稻穗变成金灿灿的谷粒,颗颗金黄,粒粒饱满,稻香扑鼻。

“瞧,多沉,亩产1300斤没问题!”57岁的高本国捧起一把稻谷,嘴角乐开了花。种了大半辈子的田,高本国今年当起了“甩手掌柜”。他和随县澴潭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托管协议,水稻“耕种管收”,全程交给了农韵公司。

在随县,像农韵公司这样的镇级“种田公司”一共有20家,托管服务耕地面积68万亩,占全县171万亩耕地的40%。

随县是湖北第一版图大县,享有“鄂北粮仓”的美誉,以占全省2.4%的耕地面积生产了3.0%的粮食,2021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县”。近年来,随县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路径,发展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培育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参与、市场带动、全链收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用“关键一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随县模式”。

打造三级平台

构建全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月20日上午,随州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保新不停地接打电话,连水都顾不上喝:“天气好,都是喊我们去收谷的,接单、派单!”

弘耘公司是安居镇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肖保新口中的“接单”,即各村委会收集上报的村民社会化服务需求,一般30亩起;“派单”,则是给公司的23个托管服务站点派活儿,站点再安排机手就近作业。“平均每3公里就有一个托管服务站点,为村民及时提供单项、多项、半托管和全托管的‘菜单式’服务。”肖保新介绍,短短一年来,公司为安居、新街、澴潭、洪山、长岗等5个乡镇1.4万多户约11.5万亩土地提供托管服务。

耕种管收“全包办”,全凭实力。

弘耘公司建成粮食烘干、粮食周转、农机维修、电商分拣、育秧育苗、仓储冷链、农资交易等七大中心,整合农业机械440台(套)、烘干设备95组,日烘干服务面积可达5000亩。新引进的育秧流水线,实现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等流程全自动化,产能达到每小时100亩。利用“北斗+农机”信息技术,公司“一键”查看农机的实时作业进展,以及作业轨迹、作业面积、作业时长,实现精准调度、高效作业。

去年以来,随县探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三清两建一提升”专项行动,整合了四个层次的资源和力量,成立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据介绍,公司核心层来自农技中心、供销社、农机中心三家单位,由他们成立公司并开展运营,带来农资、机械、技术、管理经验等要素;第二层是村集体和村级乡村合作公司,他们熟悉地情地貌,在组织动员、沟通协调、推进作业落地上优势明显;第三层是遍布全镇的农机手、技术能人,他们拥有农机具和操作技术,使镇级公司在不增加购置成本的基础上“兵强马壮”;第四层是镇法律服务、财政、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提供保障服务,形成合力。

作为全县首个镇级乡村合作公司,随县澴潭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采取“1+32+N”模式。“1”是镇级乡村合作公司,“32”是32个村级合作公司,“N”则是260名农机手、种田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该运转体系“轻资产、重服务”,农民随叫随到,托管高质高效。

随县因势利导,20个乡镇均成立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打造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完整社会化服务链条,成为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

随县发挥供销主渠道和网络优势,成立县级农业服务综合平台公司,共链接系统344个庄稼医院、3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7个行业协会,形成了“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标准”的服务体系。县级农业服务综合平台公司通过提供便捷实用的信息发布、上下互通的销售网络、质优价实的农资供应、便捷高效的农机服务和及时精准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民保收、市场保供,打造县域综合、集约、高效的综合配送服务平台。

同时,随县改造升级村级供销站点,推动供销村级社就地转型,由单一物资购销升级为庄稼医院、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支农一体化服务站点,着力构筑农民“办事不出村、购物不到镇”的综合服务平台。

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随县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兜底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力争种田效益最大化。

破解三大难题

小农户搭乘现代农业“快车”

农谚说,“寒露油菜霜降麦”。这个秋冬播,澴潭镇二浪山村村支书孔凯走家串户,进行摸底:“农户有多少闲田、自种多少亩,不想种的田就交给村里种!”

受农业资源禀赋等条件限制,“大国小农”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面。随县也不例外,加之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全县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16万亩,土地流转比例为47.5%左右,且流转的都是连片平整、种植条件较好的土地,52.5%左右的土地仍然分散在小农户手中。

传统小农户种田,在耕作方面存在劳动力年龄偏大、生产成本上升、先进技术难以应用等现实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土地撂荒、季节性闲置等现象,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积极性。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小而散的农村承包地聚集起来,解决农田‘碎片化’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众多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问题。”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正良表示。

当好“田租客”,解决“田没人种”难题——

二浪山村沿346国道的两侧,田块散落在沟沟坎坎里,不易耕种。“年龄偏大的村民下不去,拖拉机开不进,导致农户不愿种、经营主体不敢流转。”孔凯说,从去年起,村级乡村合作公司将1800亩撂荒地、冬闲田全部种上油菜,托管给镇级乡村合作公司,油菜收获后将田旋耕好,交还农户种水稻。

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流转撂荒耕地、闲置耕地和农户承包地42万亩。

当好“田管家”,解决“田种不好”难题——

随县田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有标准化粮食烘干服务车间、万吨大米生产车间,配备农用机械设备160余台,向农户提供土地托管、物资供应、机械作业、植保飞防、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推动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变。

水稻生产上,随县大力推广统一供种、育秧、机插、供肥、机防、收储“六统一”和包供种、包育秧、包机插、包增产、年底分红“四包一分”服务模式,提高水稻良种化、规模化水平。同时,良田配套,“种田公司”经营、托管的土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2022年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9.93万亩,夯实了农业产业“耕”基。

当好“田经理”,解决“种田不赚钱”难题——

随州产香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为“随州香稻”题词。随县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加大“随州香稻”品种示范、选优、推广力度,一方面组织托管服务对象与供种企业签订优质稻供种供应合同,一方面与稻米加工企业签订加价收购合同,通过“双订单”模式,推进稻米产业向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优质优价。

“订单签订后,农户所需农资由公司向厂家集中统一采购,价格相比市场价便宜10%—20%,签订合同了再种植,农户不用担心粮食价格和销售,公司实行保底价收购。”肖保新介绍,弘耘公司签订“双订单”种植面积3.3万余亩,为种植户增收近1300余万元。

目前,通过订单农业,随县发展“随州香稻”32.5万亩。借助“随州香稻”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粮食价格,在销售端每斤给粮农分红6分钱。

算好三本账

探索强县工程新路径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随县创新成立镇级乡村合作公司,极大地带动和丰富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和力量,算好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迈出可喜步伐。

算好第一本账,粮食安全的政治账——

2022年,随县粮食种植面积178万亩,粮食产量81万吨,农业社会化组织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在秋冬季农业生产方面,全县完成秋播粮油面积78万亩,各镇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通过“管家式”服务参与秋播面积近30万亩。特别是在解决撂荒地、冬闲田方面,镇级农业公司克服地块分散、耕作条件差等困难,实现种满种足,保障粮食安全。

算好第二本账,四方增收的经济账——

公司增效。目前镇级乡村合作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农资经营、生产服务、直接种田等收益,澴潭、洪山两家试点公司年收入达150万元。不少“种田公司”拓展了青储饲料加工、大米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业务,增加新的增收渠道。

村集体增强。村集体作为镇级公司的股东,首先享受利益分红。其次,村集体联结农户实现托管,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与“种田公司”合作种植小麦、油菜,增加村集体收入。2022年,全县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村集体增收1000余万元。

农机手增利。以土地旋耕为例,以前散户作业,耕作效率低、成本高,加入镇级乡村合作公司以后,统一调度、连片就近耕作,每亩成本至少降低20元左右,农机手年增加作业面积1000亩以上,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澴潭镇黄林村农机大户王立勇去年分红达10万元以上。

农民增收。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在农资采购、机收价格、订单收购、产量增加等方面可直接受益。据测算,通过社会化服务,农户种植水稻亩均节本增收253元,小麦亩均节本增收125元。

算好第三本账,环境保护的生态账——

镇级公司统一管理,在病虫害、统防统治、施肥施药和收割等环节,积极推动测土配方、农药减量增效和秸秆综合利用,减轻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澴潭镇农韵公司在汤畈村建立了1000亩的化肥测样施肥示范区,在九里岗、许庙建立2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将废弃的玉米秸秆以0.13元每斤的价格回收进行饲料转化,亩增值500元左右,实现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和农业生态绿色发展。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为随县农业农村发展点燃了“新引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国家级试点、湖北省“小田并大田”首批试点落户随县,随县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探索“农机统筹、农资统供、农技统管、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完善“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随县县委书记陈良表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随县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以农富民、以农稳县,锚定“争创中部百强县、争当全省强县工程示范”目标定位,抢抓农业农村发展战略机遇,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随州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随县力量。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