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幸福食堂:幸福味道里有“独特配方”

餐厅宽敞明亮、饭菜实惠可口、氛围融洽和睦······

与其他的食堂喧闹相比,厉山镇双寨村的幸福食堂却给这里的老人熟悉的家的感觉。

临近中午十一点半,陆陆续续有老人来到食堂。趁着还没有开饭的工夫,大家靠墙而坐,一边晒太阳,一边愉快地聊天。今天的话题格外热闹。70岁的陈良华老人,骑坐在自己的小两轮上,声音洪亮地抛出了“热点”。“我昨天跟书记说买菜的活儿,不干了,你们猜怎么着?书记把我可是好好‘批评’了一顿,说‘老陈,你可不能撩桃子呀,咱村的幸福食堂缺你不行!’”

话音刚落,老陈接连受到了大家的“炮轰”,“书记说的没错,你可不许辞职”“我就认准你菜买得好”“咱食堂还要长久搞下去的,你得一直干”······

“食堂一直开下去,我就一直干下去”,在老陈爽朗地保证中,大家放心开始用餐了。红烧鱼块、肉煮冬瓜、肉末茄子、清炒豆芽,老人们自觉端着餐盘,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

餐厅墙上,幸福食堂建设前摸底时给老人们拍的照片被细心地张贴成爱心形状,与大家的谈笑声相映成趣。

92岁的陈纯胜老人舍不得离开老屋,拒绝了随儿子一家到县城入住。担心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马虎对付一口”,儿媳便每日骑着摩托车从县城返回给老爹送饭。幸福食堂开业后,她每日安顿好小孙子直接到食堂打好饭,给老人送过去,“一老一小吃饭习惯不一样,这里菜品丰富又合老爹胃口,送回去正好吃上热乎的。”

孝老爱亲、互助和睦、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这温暖的烟火气里弥漫着。

食堂的账务与村集体账务实现分离制。食堂理事会负责食堂的运营、监督和管理,严把报销程序,食堂每月的收支情况报村委会核准后,在公示栏公布。“这样的监管方式,既把村干部解放出来,还可以提高大家参与食堂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共建共管共享。”双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宗友说道。

幸福食堂每年开支预估在8万元左右,该村通过“乡贤捐一点、集体补一点、子女出一点”的方式,实现60岁以上老年人“吃上暖心饭”。每日采购、卫生、清洗餐具等都有村民来义务帮忙,这里就餐的老人,有行动能力的也会自发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该村还充分发挥积分超市的作用,号召村民将自家多余的蔬菜捐给到食堂以此来获取积分,确保每日菜品新鲜可口。

陈良华既是就餐老人的一员,也是食堂理事会的副会长,平时负责食材采购,妻子也在食堂当义工,负责分发饭食。老两口一个女儿在福建,一个远在国外,幸福食堂开业消减了女儿们对父母就餐问题的担心,直接给老人充了2600元餐费。

幸福食堂里能吃出放心幸福味道,在陈良华老人看来,是因为每个人都是这公益行动的奉献者与享受者,而共同缔造就是这些美味菜肴的独特配方。

“我们目前只提供中餐,两荤两素,实行报伙制,每日就餐人数在40人左右,低保、五保、二类以上残疾及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60至80岁的老人每人每餐5元,但必须由子女交费。”刘宗友介绍道,对于不方便来就餐的老人,会有就餐的老人自发帮忙带回去,家住得远的,将由义工将饭菜打包好,骑着送餐车送过去。

饭后,老人们会聚在一起聊聊天、散散步,每到周二、周五,村里的周末学堂里还为老人们设立了电影专场。共同缔造,托起幸福夕阳红。厉山镇党委书记韩红强说道:“幸福食堂会长久办理下去,让老人食有所依的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养老服务,提高对老年人文化健康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在老有所乐上下功夫,探索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公益力量参与,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老有所需、我有所应。针对老年人买菜难、做饭难、吃饭难等群众普遍反映的老年人“就餐”问题,随县创新开展社区(村)幸福食堂建设,探索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幸福食堂”“养老机构+幸福食堂”“合作公司+幸福食堂”“餐饮企业+幸福食堂”等多种服务模式,让老人享受幸福“食”光。目前,全县已建立幸福食堂12家,每日服务老年群体近500人次。

来源|随县融媒体中心 王欢

编辑|余婷婷

审核|叶小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