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印象

吴山镇地处随县西北部,东临万和镇、西连枣阳刘升镇、南接唐县镇、北靠河南桐柏。距随县县城45公里,版图面积36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山场面积达30万亩。

吴山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据考古发现的肖家湾汉墓群和软枣树汉代古井证明,吴山镇在汉代以前即有人文历史。由于元末战乱和瘟疫,人烟空旷,明洪武年间,朝廷颁布“两广填四川,两西填湖北”,吴山多数居民悉从山西洪洞县迁入。《随州志》载:民永乐年间,吴山属湖广德安府大义里管辖,吴山周边有三合店、白赶店、汪店、吴山店、丁字店、王家店、唐王店、栲栳寺、大悲寺、保林寺、鸡鸣山、横岭山、马家山、蒋家山、鲁家冲、溜石板、大栗树。嘉庆初年,吴山改属唐县镇州判分辖。

兴建于唐开元年间的栲栳寺、明清时期的河西古民居及温室宗祠、被水库淹没的吴山古镇等,在吴山这片淳朴而又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涌现出许多的英雄模范和仁人志士,“太平军”“捻军”、“白朗军”“大刀会”等众多的农民起义军辗转吴山地区,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留下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吴山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具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1927年8月,随县县委在吴山镇古佛寺成立,随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李彩奇、副书记刘时舫、委员王兰如、杜品越、李子宾、郭绍平、陶继侃、谢远宣等一批优秀儿女投身到人民的解放事业之中,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领导随县的农民运动,建立了以吴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组织了闻名鄂北的吴山武装暴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随北工作队坚持在吴山地区进行敌后抗战,李先念、陈少敏、王震等领导的抗日武装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故事在吴山代代相传。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转战桐柏山地区,建立桐柏军区,在吴山镇三合店沈家台子(现三合店小学)设立第一军分区司令部,赵紫阳时任第一军分区副政委。为支援解放军将士上前线,吴山人民踊跃赶制军衣,涌现出许多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全国民兵战斗英雄金安国在抗战后期继续带领民兵队伍坚持转战三合店一带,在柴家山战斗中活捉匪首廖和义,直至吴山解放。

吴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镶嵌着五座大中型水库及众多小型水库。地大物博的吴山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钾长石、花岗岩、金矿、铁矿等。水果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三合黄酒、吴山菜刀、吴山豆腐千张、吴山药材等农副土特产品闻名遐迩。

吴山是一片诱人的土地,素有“小武当”之称的鸡鸣山,集道教佛教圣地于一身,历经千年香火不断,彰显了吴山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兴建于唐开元8年的栲栳寺、原住持弥宝(后在武汉汉阳归元寺任住持)及现存6座佛塔,成为吴山佛教悠久兴盛的历史见证。

誉为水上乐园的吴山水库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白鹭纷飞;“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铁山红叶吸引着无数的外地游客慕名而至。

吴山是一片开放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后,吴山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兴修多座大中型水库,兴建唐三公路交通大动脉,治山治水改田,彻底改善了吴山镇贫穷落后的面貌,尤其是近年来,吴山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团结带领全镇四万多人民,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干兴镇、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吴山精神,围绕建设“特色吴山、生态吴山、幸福吴山”的总体目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开创了全镇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崭新局面。

吴山镇倾力打造石材特色小镇,将石材的灵魂、精华和元素,有机融入特色小镇建设之中,全面提升集镇品味。兴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党员、时代楷模、历代廉吏为主题的浮雕墙;以二十四孝浮雕为主体的孝善文化广场;再现吴山悠久历史、饮食文化、人文景观、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的吴山古镇石雕照壁,气势恢弘、独树一帜!随枣大会战、吴山保卫站等巨幅石雕,体现了吴山人民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石材企业产品展示贯穿于石材大道,凸显中国石材之乡的特有魅力。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荆楚,吴山镇果断出击,周密部署、防控得力、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率先实现疫情“清零”,成为随州市首个“无疫乡镇”。

勤劳勇敢的吴山人民,传承着古老的历史,继承着红色的传统,耕耘着肥沃的土地,创造出辉煌的业绩。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石材特色小镇,进一步显示了吴山干群一致、齐心协力的信心和魄力。

每一个时代都有深刻的烙印,诗和远方、乡愁和记忆是吴山永远的印象。

来源: 王光赋

编辑:杜秋阳

监制:张小茜

审核:王    欢